留学群专题频道基础会计 期末栏目,提供与基础会计 期末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河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日常和期末处理

2015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讲义
  会计从业资格证不难考。为帮助参加河南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朋友巩固教材大纲知识,提高备考效果,留学群会计从业考试网整理的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讲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河南2015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日常和期末处理

  一、日常处理

  (一)日常处理的含义

  日常处理是指在每个会计期间内,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重复、频繁发生的业务处理过程。

  (二)日常处理的特点

  1.日常业务频繁发生,需要输入的数据量大;

  2.日常业务在每个会计期间内重复发生,所涉及金额不尽相同。

  二、期末处理

  (一)期末处理的含义

  期末处理是指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期末所要完成的特定业务。主要包括成本及费用的计提、分摊、期末结转业务,以及试算平衡、对账和结账等工作。

  (二)期末处理的特点

  1.有较为固定的处理流程;

  2.业务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会计基础真题 会计基础答案 会计考试备考辅导 会计考试经验

与基础会计 期末相关的会计基础

甘肃会计从业无纸化考试《会计基础》每日一练为期末资产

会计资格考试模拟题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甘肃会计从业无纸化考试《会计基础》每日一练为期末资产》由留学群liuxuequn.com编辑整理.

单项选择题

  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

  B.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

  C.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加的所有者权益-本期减少的所有者权益

  D.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

  

会计从业题库 会计考试备考辅导 会计考试经验 会计考试真题 会计考试答案
...

与基础会计 期末相关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注会师会计基础知识: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

注册会计师会计基础知识 注册会计师会计考点知识

  “2017注会师会计基础知识: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 ”一文由留学群注册会计师考试栏目分享,更多信息,欢迎广大考生前来阅读!

  投资准则对短期投资的计价均要求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损失准备;但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较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则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损失准备。

  1、按单项投资计提

  借: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A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B企业债券

 

 2、按投资类别计提

  借,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债券

  3、按投资总体计提

  借: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期末对市价与成本的差额所产生的末实现损益,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当期应提取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当期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

  如果当期短期投资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大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提取跌价损失准备。

  如果当期短期投资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小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减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如果当期短期投资市价高于成本,应在已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范围内冲回。

  在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时,其成本应按原取得时的投资成本为基础比较。如果短期投资持有期间获得现金股利或利息而冲减短期投资成本的,则应以冲减后的渐成本作为比较的基础。

  注册会计师考试频道推荐:

  2017注册会计师考试时间

  2017年注册会计师备考辅导

  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题库

...

会计基础试题: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会计基本 会计基础试题

吉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 会计从业

  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也称为现收现付制: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归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本期没有实际收到款项和付出款项,即使应归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由于款项的收付实际上以现金收付为准,所以一般称为现金制。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1.销售款未收——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

  2.预收销售款——不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

  3.应付借款利息——应该作为当期的费用

  4.预付下期租金——不应该作为当期的费用

  【例题7·单选题】企业1月份发生下列支出:

  (1)预付全年仓库资金36000元;

  (2)支付上年第4季度银行借款利息16200元;

  (3)以现金520元购买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办公用品;

  (4)预提本月应负担的银行借款利息4500元。

  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本月费用为( )。

  A.57220元

  B.8020元

  C.24220元

  D.19720元

  【答案】 B

  【解析】预付全年仓库资金36000元——其中1/12的部分应该作为本月的费用。

  支付上年第4季度银行借款利息16200元——不应该作为本月的费用。

  以现金520元购买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办公用品——应该作为本月的费用。

  预提本月应负担的银行借款利息4500——应该作为本月的费用。

  本月费用=36000×1/12+520+4500=8020

  【例题8·核算题】某企业2009年1月份发生如表l-1所示经济业务,分别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确认本月的收入和费用。

  表1-1

举例

权责发生制

...

河北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 会计从业

  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简称会计基础。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权责发生制基础和收付实现制基础。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权责发生制要求,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两个凡要记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也就是说,企业应当在收入已经实现和费用已经发生时就进行确认,而不是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例如,甲企业2008年6月销售给乙企业一批商品,根据合同规定,乙企业应于当年9月付款。乙企业信用良好,财务状况稳定。根据权责发生制要求,此项销售业务,甲企业确认收入的时间是2008年6月,而不是2008年9月。

  又如,C公司2010年9月以银行存款8800元支付某项租入设备9月份和10月份两个月的租金。根据权责发生制要求,此项业务,C公司应在2010年9月份和10月份分别确认费用4400元,而不应在9月份一次确认费用8800元。

  在权责发生制下:

  销售款未收到——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

  预收的销售款——不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

  计提借款利息——应该作为当期的费用

  预付下期租金——不应该作为当期的费用

  三、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在这种会计基础下,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现金(包括银行存款)的收入,不论其应否归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在本期实际以现金(包括银行存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取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两个凡要记住)

  对于上面例题中,甲企业2008年6月销售商品,2008年9月才能收到货款,按照收付实现制的要求,甲企业应9月份收到现金时才能确认收入。对于C公司,按照收付实现制的要求,9月所付8800元应全部作为9月份的费用。

  显然,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与费用,会使得各有关会计期间损益的确定更为合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并非绝对只能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当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金额很小,对企业经营成果基本没有影响的情况下,根据重要性原则,为简化核算,可采用收付实现制。例如,某企业1月份订全年报刊一份,金额360元。该项业务,按照权责发生制基础处理,每月应计费用30元,每月均需对该项业务进行处理;若按收付实现制基础处理,支付报刊费当月,即可将360元全部计入费用,其他月份不再需要对该项业务进行处理。由于费用金额小,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企业盈亏没有实质性影响,而且会计处理简化,节约了核算成本。因此,可以选择使用收付实现制基础。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例题16·判断题】在我国,各单位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

  【答案】&time...

2016年会计基础重点: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会计基础重点知识 会计基础重点整理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是什么?留学群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2016年会计基础重点: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 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二、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留学群会计从业考试频道推荐:

  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重点

  2016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备考辅导

...

会计从业《电算化》辅导——会计期末处理

会计电算化 会计从业

  期末处理

  一、银行对账

  由于企业与银行的账务处理和入账时间不一致,企业和银行之间经常会出现“未达账项”,为了能够准确掌握银行存款的实际余额企业必须定期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出具的对账单进行核对,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银行对账是货币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在计算机总账系统中,银行对账的科目在科目设置时应定义为“银行账”辅助账类的科目性质。

  1.输入银行对账期初数据

  银行对账有个启用日期,该启用日期应当是使用银行对账功能前最后一次手工账的截止日期。用户应在此录入最后一次对账企业方与银行方的调整前余额,以及启用日期之前的单位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的未达项。

  提示:

  ①第一次使用银行对账功能前,系统要求录入日记账及对账单未达账项,在开始使用银行对账功能之后不再使用;

  ②在录入完单位日记账、银行对账单期初未达账项后,不要随意调整启用日期,尤其是向前调。

  具体操作:输入银行对账期初数据

  2.输入银行对账单

  要实现计算机自动对账操作,在每月末对账前,须将银行开出的银行对账单输入计算机。本功能用于平时录入银行对账单。

  具体操作:输入银行对账单数据。

  3.银行对账

  银行对账可以采用自动对账与手工对账相结合的方式。

  自动对账即由计算机根据对账依据将银行日记账未达账项与银行对账单进行自动核对和购销。

  手工对账是对自动对账的补充。在自动对账后可再通过手工对账进行调整。

  提示:

  ①对账条件中的方向、金额相同是必选条件,对账截止日期可输入可不输;转自学易网 www.studyez.com

  ②对于已达账项,系统自动在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双方的“两清”栏打上圆圈标志。

  ③在自动对账不能完全对上的情况下,可采用手工对账。

  4.余额调节表的查询输出

  在对银行账进行两清勾对后,计算机自动整理汇总未达账和已达账,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用户可直接查询或打印输出。

  具体操作:查询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例题:

  1.对银行收付款业务,在凭证输入时,还需要输入结算凭证号,供( )使用。(单选)

  A.登日记账 B.凭证过账 C.登总分类账 D.银行对账

  答案:D。对银行收付款业务,在凭证输入时,还需要输入结算凭证号,供银行对账使用。

  2.计算机账务处理系统中,进行银行对账,银行对账单传送到微机中可采用(ABCD)。

  A.键盘录入 B.软盘拷贝 C.网络传达 D.电子邮件

  3.进行银行对账的主要依据是(BD)。

  A.发生日期 B.结算单号 C.出纳人员 D.金额


推荐更多